近日,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协外委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会议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为主题,吸引了来自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70多位学者参会。
在开幕式上,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小舜,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副主任夏东荣,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杨金才致辞,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玉括主持开幕式。
杨金才介绍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的成就,并对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新时代研究外国文学,无疑我们要关注新的社会现实语境。面对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深切地关注文学在场感,通过对作品进行整体剖析、细致解读,实现对文学文本及其意涵的整体观照。西方文学理论也要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接受检视,在新时代精神文化中进行有效的中国化重释。
王玉括表示,虽然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介绍、翻译与研究相对较晚,主要始于20世纪,但是先辈学人十分关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为外国文学的当代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学科基础。
在大会发言阶段,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意青、香港岭南大学讲座教授黄运特、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朱晓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介之、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赵丹、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海榕、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荆兴梅、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潘震、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綦亮、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梅定娥等11位学者分别发言。在闭幕式上,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做大会总结。
与会学者围绕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外国文学翻译研究以及新时代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刘意青介绍了文本细读的学养型批评,并通过讨论我国外国文学教育与研究中近年来追求理论框架的偏差,指出在学养型批评和理论框架批评中求得兼顾和平衡乃是批评的理想状态。她表示,好的理论家学养都是深厚的,外国文学理论批评要有文本功底。不以文本为主,用一个理论套文本的做法实际上把文本扁平化了,也把作家简单化了。学养型批评并不是要否定理论驾驭文学批评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好好读书,因为学养是一切批评方式的基础、起点和落点。她说,不论是理论书还是文学作品,我们都要细读,读懂,读透,并且读书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会议由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报/网 记者 吴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