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前 记者 罗鹏) 大学中会有一种现象困扰师生,老师们通常只会在每周固定的某个下午,学校召集开会时方会遇见。放着办公桌的教研室,则成了教师“喝一口水”的小憩之处。老师之间交流少,师生在课余也难碰面。然而在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即便是在中午,也是热闹的。
近日,记者来到南邮外国语学院的教研室时看到,不时有前来请教的学生。语言活动室里,学生正在和外教交谈。师生间的话题讨论正在学术交流室中进行着。同学们发现,本学期一间间的教研室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推开日语系教研室的门,和服仕女图跃入眼帘,再看墙上,粉色的樱花树和白雪覆盖的富士山贴画布置令屋子里增添了一份柔美。大一学生李宇轩说:“教研室让我感到很温馨,站在樱花树下对着老师背课文,一点也不紧张。”大多数教研室都布置了一面照片墙,其中的每幅照片都记载着老师们的国外访学经历。“既是为自己点个赞,也让学生了解老师。”于秋芳老师说,大家为选照片也花了心思,既考虑每张照片上墙后的总体色彩效果,又要考虑照片上访学地点的多样,当然还要选靓照。改造一新的语言活动室,则让学生戴姚感到很放松,越发敢于开口与外教对话了。
该院党委书记张强介绍:“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学院推出了“最美教研室”活动,日韩风格、英伦风格,别具一格的教研室竟相亮相。营造心情愉悦的环境,为的是‘风清气正,劲足人和’的院风能更加入心。”中午12点半,翻译系的张凤老师在教研室里放起音乐,六、七位老师跟着她学跳八段锦。张凤老师说,她也才学会,想和大家分享,一起放松半个小时。还有的老师从家里带来咖啡、牛奶,中午时请大家品尝。陈琳老师,把家里的台式小书桌搬来,摆放在办公桌上。她说:“我家虽然离学校不远,但上完课,还是想来教研室,和大家一起运动、备课,有种归属感。” “虽然没有固定的话题,可大家聊着聊着,就谈到了教学。”翻译系主任吴建老师说:“老师们能够经常在一起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现在,英语系袁周敏老师可以在更美的环境里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外国诗篇。在周一晚上,他会花上3个小时办诗会。“学生思想上有困惑,直接的说教效果并不好,我会选一些诗歌,大家一起读一读,聊一聊。比如《没有走过的路》这样的诗,在欣赏诗的同时也想传递给学生如何走好人生的路。”也有毕业生在遇到失恋时会向袁老师倾诉,他就会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威廉布莱克的《虎》等诗供他们思考。袁周敏老师的“语用与文化读书会”从2013年秋季起,已经办了50期了。如今在本学院学生中已颇具口碑。袁周敏老师心中有个小目标“9月的傍晚,在学科楼前的草坪上,为粉丝们办场音乐诗会。”融洽的氛围也感染了学院的外教,原本学院只安排每人每周参加一次英语角活动,可4名外教都主动要求增加次数。外国语学院承担着全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课程还要进行分层教学,120余名老师的工作量饱满。平时老师们互相体谅,这两年,何秋沙老师、王苹老师和赵琳老师先后腿摔伤,但仍坚持教学。多名教师在省级各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
学院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日语专业实施师生互选,学业导师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已保研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景一飞清楚地记得在他备战全国口译大赛时,每晚七、八点钟把模拟口译的录音发给陶李春老师,陶老师当晚必反馈。在老师们的精心辅导下,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均获特等奖。
该院王玉括院长说:“教研室文化增强了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了乐业、乐学的内在动力。现在大家能够主动为其他老师着想,教学工作理得顺畅,教与学两方面都受益匪浅,学院的整体建设在‘上升通道’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