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效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布时间: 2016-08-04 浏览次数: 636 文章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眼下,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时候。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精准扶贫、长效扶贫,国家工商总局做了一项新的尝试。国家工商总局和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在江西省泰和县举行了电商扶贫启动仪式,双方将联合帮扶黑龙江抚远市、同江市、江西省泰和县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目的是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商扶贫模式。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方面将输出包括农村淘宝在内的多项优势资源,为帮扶县(市)培训各层次电商人才,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使帮扶县掌握市场化的农副产品包装、推广等一系列电商运营方法。同时,借助阿里的技术优势,推动帮扶县(市)加强农副产品可溯管理。最终,在农村建立起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计算、数据等电商基础设施。扶贫不能一锤子买卖,建立长效机制是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只有区域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能力带动脱贫。

  如何用市场化的手法打造品牌,如何培养人才,都是扶贫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因此,只有建立定期、长效的沟通和工作机制,才能让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长效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就此做出点评。

  王春晖:对于国家工商管理局和阿里巴巴联手管理农村电商扶贫的尝试,如果要做成长效机制,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基础,标准为支撑,安全为根本,设施为保障。

  首先,我始终认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是第一位,因为在农村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电商最大的缺口是人才的缺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情况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当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一定要围绕着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按照三农的需求导向学以致用,做一些自主创新。对此,我建议,从学习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当中选拔农村电子商务的师资,实施百万大学生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工程,这样不但可以持续为三农电商培养人才,而且能让大学生在农村找到一个广阔的创新和创业的广阔蓝海。

  其次,发展可持续的农村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物流标准体系。也即对农产品按照不同的分类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从田地到餐桌,一定要保证质量。这个体系的建设,第一是品质标准,第二是绿色标准,第三是规格标准,这样一来就能在包装标识、物流配送、验收等各个管理环节极大地加强农产品更大范围内的可流通性。

  再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永恒主题,所以一定要抓住农产品的溯源系统,也使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包装、检测、运输从各个环节都要使得信息化,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要清楚了解这个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最后到餐桌的整个生产流通环节信息。

  另外,农村电子商务是整个现代农业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一定要基础设施先行,所以一是要打造硬环境,即要加强农村整个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农村的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的公共建设,提高农村的物流配送能力,仓储能力,特别是冷链的东西。第二,打造软环境,首先是国家政策支撑,其次是加强人才的培养,第三一定要塑造好农村电子商务良好的市场和信誉品牌。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