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在鼓楼区举行
75个优秀项目现场比拼 近半数来自南京高校
昨天,大学生在展示创意创新产品。本报记者 徐琦摄
本报讯(通讯员 朱莉莉 陈亚蕾 记者 张璐 胡海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第二届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决赛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75个优秀项目进行了现场比拼,其中33个项目来自南京高校,占比近半。
本次大赛由中国通信学会、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鼓楼区人民政府、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单位联合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40多所有关高校的600余个团队、共计18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赛。参赛对象为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项目分为创意设计、创新技术、创业方案3类。在决赛现场,记者见识到了很多富有创意、脑洞大开的项目。
“我们设计的是集水质、气象等多环境参量于一体的智能养殖感知系统。”南邮本科学生白易初和小伙伴研究的这台设备,可以在3种传感模块、两次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养殖”。渔民只要安装一个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从手机上了解到池塘养殖的水质、气象等环境状况,从而精准进行撒药、增氧等操作,一旦水质数据发生异常,APP也会自动发出警报。同样来自南邮学生的项目,还有医院智能导诊系统、多媒体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移动式老人运动状态感知系统、智能停车导航系统、旅游智能路线规划系统等,几乎覆盖“互联网+”时代智慧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他高校的参赛项目也非常精彩。来自西安邮电大学的硕士生宁哲团队研发出一款可分离式的立体侦察机器人,可以替代救援人员进入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事故现场。记者看到,这款机器人由类似四旋翼无人机和两轮自平衡车两部分组成。救援时,机器人可以把自平衡车留在现场进行温湿度、甲醛浓度、生命迹象等数据采集,无人机则飞到空中采集外围图像。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硕士生王飞团队也带来一款多功能矿井感知机器人系统,主要针对矿难救援,可以通过腰带式机器人感知井下未知环境的瓦斯、温湿度、地球磁场、地形状况等信息。
据了解,此次大赛从今年1月初启动报名,最终有146个项目成为决赛入围项目,经进一步评审遴选,走进现场决赛的75个优秀项目中有创意项目11项、创新项目57项、创业项目7项。据了解,这75个项目都将至少获得大赛二等奖的奖项,同时还将评出一等奖和特等奖若干,特等奖项目不仅将获得丰厚奖金,还有望获得创业扶持。最终的评选结果将在明天开幕的2016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暨ICT创新创业主题论坛上揭晓。
鼓楼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该区全程参与和承办了2016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以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借助相关高校和国内物联网业界专业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集聚创业项目和资源信息,选拔、培育、孵化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以此带动模范路科技创新街区乃至全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