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苏分社图片摄影总监泱波来我校分享“有态度的摄影”
发布时间: 2016-04-25 浏览次数: 115 文章来源: 宣传部、学通社

  4月20日晚,受我校党委宣传部的邀请,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社委、摄影部总监、资深摄影记者泱波在仙林校区行政楼一楼报告厅带来了一场题为《有态度的摄影——行进中的影像》的摄影专题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徐雷主持,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融媒体、摄影协会等学生社团,以及热爱摄影的师生济济一堂,聆听了泱波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和他的摄影故事。

  泱波从事新闻摄影十余年,曾深入现场成功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08年南方雪灾、北京奥运会、香港回归十周年、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新闻事件,作品曾荣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等多项国内外摄影大奖。

  泱波说,“摄影就是断章取义的技术。”“拍什么?怎么拍?这是每一位摄影人举起相机、按动快门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他指出,拍出一张好的图片,需要尽可能做到:既能突出主题、亦能可读性的构图,捕捉人物的情绪,把握标志性时刻,展示被忽略的细处,采取不同的角度,故事性强。

  泱波通过讲诉他摄影中的幽默小插曲分享了自己的摄影经。在拍摄刘德华、成龙、陈奕迅或是其他明星时,要特别注重通过抓取他们的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也即“大人物抓神态,小人物抓形态”;而在为党政领导人摄影的过程中,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既要注意摄影角度的拿捏,又要善于抓住时机,更近地靠近摄影现场。

  泱波强调,摄影要立足于身边的人、事、景,在“真”的基础上,拍出“新”“奇”“特”。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普通的校园小事也能展现出别样的魅力。而对突发新闻,他说每个新闻记者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泱波坦言,想要拍出一张好照片,需要拥有一台符合自己手感的相机、一支令自己称心的镜头、一双经久耐用的鞋和一颗好奇的心。

  泱波说,摄影有着强大的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但是,对我们个体,摄影最大的功能是记忆。“摄影不是拍照片,而是记录一种美好、温暖、记忆与感动”,他说,“不管在哪座城市,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上演着不同人的不同的故事。有些场景无法复制,有些影像转瞬即逝。”他希望大家秉着“热爱生活,享受摄影”的态度,收拾好手头的相机,走到街上去,记录下自己眼中的所见,记录下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瞬间,发挥出摄影“记忆”这一最大功能。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