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以“严”“实”引领转型发展
牢牢盯住突出问题“马上就办”
在去年的职称评审中,海归杨洋通过一堂15分钟的“微课”展示了过人的教学水平,顺利“晋级”,成为南京审计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今年,这一新的评审方式在该学院全面推开:评职称,除了要“拼”科研能力外,还得先过“教学关”。
“想当教授,先要站稳讲台。”这一改革,是南审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对学校职责功能再定位后全面推行的。评审标准的改变,将教学与科研放到同等地位,凸显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引导更多学者致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相长,得到教职工和学生的一致肯定。
江苏高校众多,当前高等教育正步入由“大”到“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面临的,不仅有“眼前”问题,也有“长远”难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苏各高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盯住不严不实突出问题,真查实改、立行立改,将严的标准、实的要求注入学校的改革发展中。
学习研讨是“重头戏”,一把手是“关键人”。各高校坚持通过经常化、常态化的学习研讨,在思想深处把严的要求、实的精神树起来、扎深根。同时瞄准一把手,细化一把手职责任务清单,明确一把手担负的6项工作职责和20多项具体工作。任务明、要求清,推动上级为下级做表率、班长给成员作表率,督促“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在上专题党课时,用5张表格清晰地亮出了南邮的成绩和差距,深入分析南邮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现“全国百强”南邮梦,明确了“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和实现路径,现场听众备受震撼,一致感到,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学习过程中,不少高校发挥学者众多、思想活跃、理论水平高的优势,请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研究、深入探讨。南通大学组织学校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张謇《家诫》作精彩解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常州大学围绕“严以修身”“坚定信念、立德树人”等选题,开展集体交流研讨。党委书记史国栋说,通过交流研讨,大家深刻认识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立德树人,必须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的作风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好、落实好。
为了找准问题,各高校普遍通过召开一次座谈会、走访一批党员群众、开展一次民生体验等方式了解实情。领导班子或深入“两室两厅两舍”(教室、实验室,学生餐厅、教工餐厅,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与师生恳谈交流,或开通网络等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有重点地听意见、求建议,或走出去到企业问需求、去社会问反响、向同行问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通过参加中青年教师讨论会,实地调研生源基地建设,面对面与地方政府研讨交流等形式查找问题,为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等难题打开突破口。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兴洋走进食堂召开早餐会,边吃早餐边收集建议,解决了新校区出行不便等一批师生长期反映却又久拖不决的问题。
严是标准,实要看成效。各高校始终坚持“马上就办”,不仅思想跟进,而且行动跟进,确保专题教育不虚不空、不走过场。
盐城师范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先后赴广东、山东、江苏等地9所高校实地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办学经验,为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上半年,按照学校章程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对学校现行的276项制度进行再梳理,新建或修订25项,废除28项,共有273项列入制度体系,依法治校迈上新台阶。
“马上就办”,不仅体现在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还体现在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把“严”“实”要求融入学校发展大局,解决办学治校深层次问题,让党员干部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第一线整改落实问题,检验教育实效。
苏州大学专门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针对学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虚火”“虚胖”问题及资源瓶颈,充分研讨、共谋良策,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和科研发展、资源配置等重大改革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103条,比如,对办学规模、学科排名等看得见的“显绩”关注多投入大,对大学精神、教风学风、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一一列入清单,实行盘点销号,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目前,已整改不严不实问题52条。
记者 郁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