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
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31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每每透视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浓浓深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是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是新时期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统合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在文化传承中凝心聚力、育人育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富有独特魅力,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教育工作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弘扬者。高校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文化凝心聚力,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育人、育心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要做到:一是积极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努力学习、深刻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育人过程中,主动将文化传承与以文化人有机统合,积极运用中华文化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感染、武装和鼓舞学生。二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统合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在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中提升育人实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建设需要在与文化创新的交互作用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精品,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只有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推出更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文化精品,丰富广大青年学生精神头脑的文化精品,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育人的育人实效。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使校园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凸显,增强校园物质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增强校园学人的爱校情怀。而校园精神文化直接彰显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代表着校园文化的最高层级。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体现学校历史传统,塑造学校主体认同的生活观、价值观、文化观。二是挖掘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时刻彰显着民族情怀,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识指引与力量凝聚的价值与作用。三是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树立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是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战争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先进的革命文化,它融入了革命与战争的激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革命与战争的特殊时期发挥了团结力量、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同样需要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发挥其地域优势,结合本地区的革命历史与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并适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发挥其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思想感染力、精神震撼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统合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在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过程中,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与尝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要坚持文化育人多维度统合,将文化育人与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有机融合并适当延伸。坚持将人类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适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坚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在思政课文化育人过程中,用鲜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励志的红色精品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实践育人作为文化育人的延伸和拓展,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将学生科学文化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在知行合一、突出活动实效基础上提升实践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形成的重要载体。通过将文化育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深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激情。

   (作者:杨全海,重庆文理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研究》[14XKS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5-09/20/c_1116616277.htm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