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谈谈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党的作风建设的法规制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贯穿于全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以后,我们党都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以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战斗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这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作风建设的法规制度关键要在实践中落实。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的制度体系,关键是在实践中落实。
作风建设和制度落实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要有充分的估计,着力形成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改进作风的第一仗。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绝不让“四风”问题有机会反弹回潮。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论。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是检验我们一切决策和政绩的根本依据。
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严格执纪。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缺位、失位、错位、越位以及不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等问题。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更不能容忍“扰民、伤民、害民”。要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结合”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方法论的典型体现。“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思想建党要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有追求,敢担当,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增强政治定力。制度治党要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
以知促行和以行促知相结合。“知”与“行”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今天我们讲的认识,古代叫“知”;今天我们讲的实践,古代叫“行”;今天我们讲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古代叫“知行合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要知,而且要行,关键是要知行合一。
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结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道德与法治相结合,教化与惩治相结合。要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共识,引领风尚。同时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治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文化,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郭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