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话语体系
发布时间: 2015-01-19 浏览次数: 21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任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都需要有力的学术话语做支撑。历史地看,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家的精致论证密不可分。从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追问,到康德对必然与自由的探究,再到罗尔斯对正义的严密推理,赋予了这些价值理念深刻的逻辑力量。在中国,“仁义礼智信”也经历了从先秦百家争鸣、到两汉儒学的系统论证再到宋明理学形而上学思辨升华的过程。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靠理论的说服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历史传承讲清楚。

  一是注重层次性,建立完整的概念解释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凝结了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成果,有的范畴如公正、和谐、诚信等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的范畴如自由、平等、法治等经过许多思想家的反复论证,但它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中是什么涵义,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界定。从语义学上,应从三个层次澄清。一是实指,即每一个概念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如“富强”,在中国古人这里,主要指富国强兵,“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图强,就是实施农战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二是能指,即每一个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意义迁移,有多少种具体含义。如富强,后来包含了民富国强的含义,还有物质富裕、精神强健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富强不仅是目标,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是所指,即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涵义是什么。我们既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把前人和西方人的解释简单拿来使用。实际上,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价值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只有将每一个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涵义阐释清楚,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话语解释系统,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上更加彻底,内涵更加清晰,更有逻辑力量。

  二是坚持整体性,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看。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诉求、个人的价值准则,它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去年“五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这三个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逻辑是一致的,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除此之外,每一层面四个范畴的逻辑关系也要讲清楚。在国家层面,富强是经济层面的价值目标;民主是政治层面的价值目标;文明是文化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和生态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在社会层面上,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说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消灭各种不平等现象,实现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始终不渝的追求;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德性,自由、平等需要公正的制度来实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保障。在个人层面,爱国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敬业是个人与事业,诚信是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友善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每一个层面的四个范畴也是有机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这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做出深入回答。

  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其他价值观的关系。主要是以下三个关系。首先是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表达,也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价值凝结,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只有把这个关系讲清楚了,才能真正占领价值观的制高点,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其次是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比资本主义价值观更为先进的一种价值观。在这一问题上,一定要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把两者简单对立起来。特别是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等范畴,它们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而且是比资本主义更彻底更真实的价值诉求。只有把这个关系讲清楚,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和把握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在日益复杂的价值观较量中把握主动,增强价值观自信。最后是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竭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只有把这个关系讲清楚,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价值共识的精神纽带,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李嘉莉,山西大学)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