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教育而改变——2014年国际高等教育综述
发布时间: 2014-12-23 浏览次数: 24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国际高等教育界也发生了诸多的大事、小事。反过来,它们又影响了世界,也波及到世界各地,有些还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

  回顾2014年的国际高等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但笔者相信,“慕课”“留学”和“跨学科”应该是人们难以回避的三个关键词。它们也恰恰代表着高等教育在2014年飞速发展的三个领域,而它们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也一定会在未来继续改变世界。

  慕课

  震荡高等教育

  2012年,人称“慕课元年”;2013年,笔者称之为“慕课”的“狂飙突进”之年。到了2014年,“慕课”已经广为人知,也已经进入校园课堂,甚至大有替代传统课堂的趋势。换句话说,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慕课”已经侵入到实体校园的课题中。

  或许有个例子特别富有象征意义。2014年3月,“慕课”的两大供应商“课程时代”(Coursera)和“教育在线”(edX)几乎是在同一天宣布,新总裁即将走马上任。担任“课程时代”总裁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从耶鲁大学校长位置上退下来的理查德·列文。列文担任耶鲁校长长达20年之久。2013年退下来后,于2014年1月开始担任“课程时代”的顾问。相信此次列文担纲“课程时代”总裁,不仅会带去他的网络教育的经验,更会带去他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极广的人脉。而获得国际高等教育的认可,正是“课程时代”和所有“慕课”供应商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年中,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慕课”,制作“慕课”,使用“慕课”已经蔚然成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一年也是高等教育界对“慕课”争论更为深入的一年。现在人们对“慕课”最大的担心,或者说“慕课”为人“诟病”的主因,便是其难以实现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而人们普遍认为,师生互动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即便是那些参与“慕课”教学中的教师也认为,从效果上看,“慕课”课程难以与课堂教学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很难否认,“慕课”已经在改变并将彻底改变高等教育格局,且还将在今后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换言之,当有人使用“痛苦的转变”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慕课”时代的到来时,实际上就意味着,他们看到了以“慕课”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抢占了高等教育的阵地,并将在未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究其本质,“慕课”正在改变着的,恰恰是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这才是“慕课”发展备受人关注的地方。

  留学

  推动国际交流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我们观察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流动状态的绝佳棱镜。

  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各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度。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的年度报告统计,在2013~2014年度,美国的国际留学生人数提高了8.1%,达到886052人。而这样的增长已经持续了8年。

  在美国的国际留学生中,人数增长最快、最多的仍属中国,比去年提高了16.5%。而在全部国际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就占据了31%。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是11%。再往下查看一下,人们会发现,到美国去读大学的人较之过去增加了17.9%,而读研究生者则增加了11.8%,到美国去的交换生(不取得学位)也提高了3%。

  仅次于中国的是同为留学大国的印度。在连续3年下跌之后,印度也在2013~2014年度提高了6.1%。不仅如此,来自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西等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也都有所增加。

  人们到美国去读什么专业呢?商科、管理、工程依旧排在国际留学生的前三位。而在研究型大学中,有四所大学的国际学生超过了1万人: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国留学生蜂拥而入美国的时候,美国的大学生则在向外走。与15年前的1998~1999年相比,美国大学生到国外学习的人数增加了1倍,达到了将近29万人。很有趣,也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美国大学生到国外去学习,主要以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以及艺术为主。但现在,到国外去学习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者的数量增加了8.8%,这一数字是15年前的3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就科技领域而言,其他一些国家不仅不再落后美国,甚至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

  在留学目的地方面,英国依旧是美国大学生的首选,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中国。而据统计,美国的本科生出国留学率由过去的9.3%提高到了现在的14.3%。

  留学生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高等院校的教育格局与教学模式,还极大地推动了留学国家及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这一点,是世界各地欢迎留学生的动因之一。

  跨学科

  迎来学术新天地

  跨学科研究,主要是指在一项学术研究中融合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学科。这原本是高校学科内部之间的事,但实际上,由于跨学科一般都是跨越了传统的学科,因而会在拓宽传统学科领域的基础上,演变为新兴的学科,从而给学术界带去新的活力。

  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跨学科的特点所致,其动因往往是来自校园外的社会需要,而其发展过程又经常会面向社会,因此其结果常常与社会乃至国家需要相契合,进而成为高校与社会衔接的一座桥梁。

  以美国高校为例,很多高校都在推动跨学科研究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笔者看到的最好范本还是斯坦福大学。他们不仅有将文学、伦理与健康卫生之间的关系放在一起加以研究的“全球健康文学”课程,还推陈出新,新办了两个文理交融的专业。

  该校在2014年秋季,先行推出一种将人文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合二为一的全新的本科“联合专业”。首批推出的两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英语,以及计算机科学与音乐。斯坦福此次所推出的并非“双专业”或“双学位”,而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开始流行的一种新型专业,被称为“联合专业”。这种“新专业”一般指跨学科的专业,或者说其学位中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一般来说,“联合专业”大都是同一大学科下,不同专业间的融合,比如工程学科内部不同专业的融合。或是相邻学科的融合或者合二为一,如金融学与经济学、生物学与工程学等。当然,各高校对此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斯坦福推出的“联合专业”并非新生事物,但斯坦福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人文”“理工”这两个常被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专业融合在一起。

  像斯坦福这样“联合专业”的推出,无疑是一种“跨学科”的新型培养模式,正如笔者曾经所说,其目的是要为学生应对当今知识越来越具有跨学科特征的挑战提供服务。而且斯坦福鼓励所有院系开展“联合专业”的创设工作。

  跨学科专业推出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在这其中,学生与社会对此有需求,则几无争议。或许一些学生想在学术追求与未来职业的实际考虑上追求一个平衡点。或许斯坦福顺应时代的需要,希望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两栖人才。

  总体来看,2014年是国际高等教育平稳变革、过渡转型的一年。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所发生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已经在改变着高等教育的格局,也正在使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可以相信,高等教育格局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变化,也将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良好的积极影响。

  (作者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