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追踪并引领信息科技发展 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新跨越
发布时间: 2008-04-23 浏览次数: 68 文章来源: 宣传部

  南京邮电大学,被誉为“华夏IT精英的摇篮”。她的创办、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信息通信事业变化发展的缩影。今天,这所历史悠久却又年轻激昂的学校,正昂首阔步,响亮地吹起了“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集结号。

  薪火相传 务实进取

  南京邮电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现有13个院(系、部)、13个研究院(所、中心),教职工15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8.9%、普通本科生100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拥有两个校区。

  学校曾为沙场培养“千里眼”、“顺风耳”,数十载风雨兼程。学校创办了全国高校第一个通信线路本科专业,同时设立了一批邮电通信发展急需的专业。197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通信研究所。改革开放后学校增加了邮电管理工程、计算机通信、图象传输与处理等急需专业和新兴专业。还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关键的技术支撑,研制全国第一个“电话秘书”;全国第一台“单路载波器”,改变了载波机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全国第一台纵横制市话用户交换机;全国第一个可视电话系统;全国第一个光纤闭路电视传输系统;全国第一个彩色电视广播光缆传输系统;全国第一台程控用户交换机CKJ-128;全国第一个计算机局域网(OMNINET)光缆传输系统;全国第一个会议电视系统和第一套TMUX设备;江苏省第一套黑白电视发射设备;8项科研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励。今天,学校正按照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务实进取,对已有特色、优势和国家需要做出前瞻性思考,更加凸现信息学科发展特色。

  科学规划 彰显成果

  南京邮电大学秉承“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校风,高度重视用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控发展速度、保证办学质量。

  八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南京邮电学院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明确提出“面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战场、面向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面向邮电通信发展人才短缺的瓶颈”,“创一流的教育质量、创一流的科研水平”。

  九五期间,组织实施《南京邮电学院九五计划纲要》,通过调整办学思路、服务面向、专业结构,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办学规模的扩大(1999年在校生过万人)。

  十五期间,《南京邮电学院十五发展计划纲要》顺利完成从部管到部省共管的管理体制转型,从通信类单科高校到多科性高校的转型,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大跨越(2003年仙林新校区投入使用)和综合实力的大跨越(以2005年大学更名为标志)。

  十一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南京邮电大学2006-2010五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南京邮电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南京邮电大学2006-2010年五年校园建设规划》,为各项事业作出前瞻性谋划。2008年国家成立工业与信息化部,学校适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学校围绕发展规划,积极组织、认真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十五以来,新增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从15个增加到36个。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6个;拥有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专业和建设点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和建设点4个。1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建成2个省级优秀课程群;14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及立项建设精品教材;21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十五以来,科研项目经费总额为3.8亿元;科研项目累计立项18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5项、省部级项目95项;经国家、省部各级鉴定验收的科研项目74项,其中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项;发表学术论文57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论文总数为1153篇。

  十五期间,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校园面积由十五初期17.1万平方米增加到133.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9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18.2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和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达1.45亿元;实现两个校区有线、无线网络双覆盖,建成江苏省首家校园百事通,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基础。

  更新理念 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创新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南京市邮电大学提出“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融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的育人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的新理念。

  突出特色、强化支撑、拓展新学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促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相协调,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信息化浪潮,学校清醒地认识到,长期走单一通信、信息学科的道路,离开足够规模的学科支撑,难以持久发展。因此,学校致力于发展相关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拓展了教育学、文学等学科,形成了富有信息特色的学科体系,迈上了以信息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发展的新征程。

  南京市邮电大学依托信息学科,建设和发展本科专业,33个招生专业中,与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26个,其中电气信息类专业14个,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4个,涉及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应用等各种信息技术。学校坚持一流的工学要有一流的理学作支撑,大力发展与信息学科相关的数学与物理学类理学专业,陆续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统计学等理学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增设应用数学硕士点。为了更好地为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撑,积极主动培养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和外语人才。其中工商管理已建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两个硕士点,其中企业管理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学校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和区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信息工程、教育技术学、广告学等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创立师生互动的学习、科研、课外科技创新模式,坚持科学的人本观。南京邮电大学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牢固树立并贯彻人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教育管理理念,各项改革都体现向教师倾斜的原则,不断彰显教师作为教学质量保证者,学科专业建设执行者,学术科研主持者,全面素质教育实践者,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落实者的主体地位;同时,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管理服务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搭建起基础厚的理论课程平台,多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分层次的创新活动平台,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不断探索并逐渐完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关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科学的质量观。南京邮电大学历届党政领导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将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严格教学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院(系)两级的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网上评教制度等建设,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本科培养计划,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两类措施(坚持因材施教、激励自主学习),构建三大平台(厚基础的理论课程平台、多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分层次的创新活动平台),设立四大保障(政策、队伍、条件、经费)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综合打造“实干、能干”的南邮毕业生品牌,坚持科学的成才观。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从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面向、人才素质构成等方面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结合。多角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多层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素质的融合;多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关注自我发展,发掘自身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基础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确保学生高质量掌握基础课程;以强化基础训练,强化专业技能,强化综合素质为重点,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清思路,确保质量

  南京邮电大学在发展中围绕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以教学制度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为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发展道路。形成了“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协调、遵循三大规律、实施四大战略”的办学思路。即“明确把学校建成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学校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相协调;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相协调,保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学校发展建设中,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使学校各项工作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打造教育品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活校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997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堪称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纪录稳居江苏省属高校第一。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际级奖20项、国家级奖170余项、省部级奖560余项。2005年,马洁同学是江苏省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唯一本科生;2006年,任然同学成为国际电信联盟“青年学生领袖”, 2007年,邓宗元同学再获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当选为当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近三年,每年都有近70%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2005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创新成果展时,对南京邮电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社会媒体对于南京邮电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高度评价,2006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刊登文章《南京邮电大学学生靠创新走上国际舞台》,2006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南京邮电大学打造学生科技“明星”》,2007年11月9日《新华日报》刊登文章《南邮全程实践创新教育带来可喜变化——大学生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讲台》。

  2007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采访报道了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南京邮电大学校友赵厚麟,并给予高度评价:“赵厚麟,1975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1998年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此前在国际电信联盟130多年历史上从未有非欧人士任过此职。2002年10月,他又以国际上罕见的144票高票连任2003年至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2007年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电信组织担任的最高职务,对提升中国在国际通信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赵厚麟寄语祖国:“中国正从电信大国走向电信强国,不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学生位置上,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到前面去,主导世界电信潮流。”

  南京邮电大学也必将在中国主导世界电信潮流的征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者及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8年4月23日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