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发短信让电饭锅自动煮饭
发布时间: 2009-09-11 浏览次数: 40 文章来源: 宣传部

  下班前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一条指令,在家“待命”的电饭锅、空调立即开始工作。用上“物联网”技术,这些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生活场景,轻松变成现实。昨天,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记者探访了学校“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    
  
  短信指令电饭锅自动煮饭

  实验室的家居模型最先引起记者的注意,它描绘了一个“三口之家”的智能生活。博士生沙超扮演着主人的角色。电脑页面显示一个控制系统,沙超用鼠标点击英文“风扇”,瞬间屋里的所有风扇开始转动。再点“音乐”,熟悉的生日快乐歌响起。控制电灯更加“收放自如”。点击“电灯亮”,所有灯魔术般地亮起,点“关”,灯马上熄灭。每盏灯单独有按钮,依次可开关。冷冰冰的电器怎么变得如此“善解人意”?秘密就在四块小小的电子标签上。沙超摸出藏在各个角落里的袖珍芯片,每块芯片长约2厘米,宽1厘米,每块芯片还拖着一条长1厘米的“小尾巴”。他告诉记者,这种电子芯片的专业术语叫“节点”。一块小小的节点容纳了传感器、通讯设备、处理器三个部分。节点通过“微型基站”把信息传递至电脑控制中心。整个过程正是用上了“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传感技术。

  实验室的负责人王汝传教授告诉记者,把“微型基站”换成“GSM模块”,随手携带的手机立刻变成了“中枢神经”。一番操作后,王教授把记者手机设定为控制中心,然后他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英文“室内温度的监测指令”,约5秒钟后记者的手机收到的回信:室内温度32.29℃。手机还能控制家庭电器。中午在家淘好米,晚上回家之前发送一条短信,电饭锅就立刻开始煮饭,再发一条房间的空调立刻启动了。“将来和TD网络相连后,主人还可以实时监控电饭锅有没有‘偷懒’。”王教授说,这一切在实验室里已经变成了现实。用上“智能插座”电器就能读懂主人发回的指令。

  王教授告诉记者,假如有人愿意尝试,现在就可以拥有智能家居环境。这样一套智能设备的造价非常便宜。一块节点约100元左右,一个家庭一般需四块节点足够,加上“GSM模块”或“微型基站”,总造价不超过600元。

  医生遥控能量病人体温

  实验室的另一项目有趣的成果是一个袖珍的白色“指套”。指套和一块“节点”相连,在王教授的指引下,记者的食指被套上塑料指套,数据线把手指和电板相连,瞬间王教授的电脑屏幕上的曲线呈现明显的变化。在体温一栏,指示线呈抛物状上升,并最终停止在36.7这一格。血压和脉搏分别显示数字110/80和85。

  王汝传教授解释说,“电板”用上了无线传感技术。病人随身携带这款“生命体征测量仪”,医生坐在办公室可随时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电脑还可换成任意一款终端。如果病人家属也想了解情况,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送至家属的终端。王教授介绍说,慢性病患者在家也可用上这款仪器,一旦身体不适,医院监控室会收到仪器发来的警报,医生会第一时间前往急救。记者了解到,南通的一家医院已经“捷足先登”,与南邮达成合作意向。不久,我们会在这家医院看到医生坐在办公室“量”体温的场景。

  物体嵌入芯片能与人“交流”

  互联网构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但在这个世界里你看得见却摸不着,而物联网却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信息与通信工程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告诉记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获知它当前的状态,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

  据介绍,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美国人提出,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杨震介绍说:“物联网现在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标准。标准就好比一种交流规则如同说话的通用语言,如果标准不一样,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何谈组成物联网呢?所以欧美等国家都想尽早推出自己的标准。谁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可以向全世界推销符合标准的技术设备。现在,中国相关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将来完全有能力制定物联网标准!”杨震告诉记者,南邮近期准备在南京两个校区——三牌楼校区或仙林校区以及南邮无锡研究院,建立“物联网示范区”,让更多的人来体验物联网的魅力,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物联网并不遥远,也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作者及来源:记者 蔡蕴琦 通讯员 张前 扬子晚报 2009年9月11日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