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网】一位老红军、"老通信"的坚守
发布时间: 2011-06-28 浏览次数: 46 文章来源: 中国信息产业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90年峥嵘岁月,90年灿烂辉煌。在那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铭刻着荡气回肠的中共党史,也留下90年来通信战士与通信事业追随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那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原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华礼同志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我党我军较早参加专业通信学习的“老通信”。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通信教育事业,先后成为北邮、南邮的领导。本期《趋势对话》栏目我们走访了这位“老通信”。

  “我死也要跟着部队走”

  在秦老记忆中,他的战争生涯中有四次死里逃生,最惊险的当属1935年长征途中的千佛山之役。据秦老回忆,当时敌人的炮弹落在他身旁,弹片扎进了左大腿,令他无法行走。因为部队的条件有限,上级领导决定让他留在当地老百姓家里休养,但秦老不愿意,他坚持:“我死也要跟着部队走!”领导被他的坚定感动了,请了当地两名壮年民工用担架抬着他跟着部队。在途经一座铁索桥时,碰到敌机轰炸,抬担架的民工吓得四散逃去,把他丢在桥上,好在炮弹并没有击中桥上无助的秦老,他捡回条命,但伤口久久不愈,后来弹片裸露出来,秦老就徒手拔出弹片,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没有药品,战友们就用盐巴化水帮他清洗伤口,伤口慢慢竟也痊愈了。就这样,他跟着四方面军总医院走到目的地。秦华礼随红四方面三次过草地,参加了强渡嘉陵江、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吕梁战役等战役,立过二等功。

  因为读过一年的私塾, 1935年7月,秦老有幸被调到红军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从此与通信结下了不解之缘。战争年代,死里逃生值得庆幸,但秦老至今依然认为保护好电台才是比性命更重要的事。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中秋节晚上,日军对太岳纵队司令部所在山西省沁源县阎寨进行扫荡。秦华礼跟随陈赓司令员向北突围转移到那里的一个原始大森林里。突围中,一台15瓦手摇发电机由秦华礼负责保护。这台发电机极其珍贵,由爱国华侨在南洋购得送给八路军。这也是当时电台里最昂贵的设备,如果没有它,一切无线电设备将无法工作。秦华礼和一个运输员将发电机埋在一颗大松树底下,在树干上砸破了一块皮作为记号。敌人搜山整整4天,身边的战友倒下了,身患痢疾的秦老趴在灌木丛中一动不动,忍受着饥饿和毒辣的太阳。他想方设法一步步突围。直到5天后,敌人才撤退。当秦华礼带着几个摇机员终于找到那台宝贵的手摇发电机时,他高兴得大哭了起来。电台终于开通了,陈赓司令员、薄一波政委松了口气。战争年代,秦华礼先后任过红四军部无线电台台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电台队长、太岳纵队司令部电台中队长、晋冀豫边纵队司令部电台队长、晋冀鲁豫第四纵队、第八纵队司令部通信科长等。解放战争时期还任晋冀鲁豫大军区通信学校政治委员。

  “坚决跟党走!”秦老领誓入党誓词,也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现在遇不到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但忠于党很重要。”秦老以自己的革命经历对新党员提出殷切的希望。

  “学校总要上课啊”

  解放后,秦华礼转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华礼离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书记、院长。秦老的院长任命书,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邮电学院,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面临这一现状,老书记很痛心,“学校总要上课啊”,这一信念支撑他从困难中突围。缺房子,老书记和学校师生亲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缺老师,老书记等校领导从北邮第一届毕业生中争取了50多位前来任教,还从企业“求得”一批工程师教授专业技术知识,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缺设备,“老师们牺牲寒暑假,突击搞设计,拆元件,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老书记回忆道。文革期间,南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被蒙蔽的“热血青年”们对秦老和老师们的批斗、打骂毫不留情,还把他们发配到农村改造。即使如此,老书记也没有放弃办教育的信念。当1970年几位明是非的青年老师“绑架”他到北京,试图阻止南邮改办工厂,他不顾自己的处境,坚定地和他们站在一起,历尽万难,终于把南邮保留下来。1972年,南邮恢复办学,开始招生工农兵学员。“经历了文革和其他困难,学校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教师没有流失!设备没有损失!教学没有中断!”这是秦老自认为在南邮最骄傲的事。

  因为他和南邮人的的坚守和创业,学校创办了全国高校第一个通信线路本科专业,设立了一批邮电通信发展急需的专业,并提供了许多关键技术。1959年,学校无线系师生研制成功江苏省第一台黑白电视发射设备。1978年,学校8项科研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南邮为国家通信事业的百废待兴和发展壮大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983年,秦老在三次递交离休报告后光荣离休。1985年荣获中央邮电部颁发的为邮电教育事业辛勤工作30年证章。

  演讲不要酬金,只收聘书、红领巾和鲜花

  离休后,秦老自觉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他担任学校关工委副主任,还担任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社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名誉主席,以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言传身教。

  秦老和关工委的同志一起配合学校构建师生的思想道德高地。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发表后,秦老主动要求召开学生座谈会,建议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多年来,凡有重大革命纪念活动、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校友返校聚会,他应邀出席,总是殷切希望他们发扬母校的好作风、好传统,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做好工作。他还和校关工委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到学生班级、宿舍和食堂,与辅导员和学生促膝交谈,耐心疏导,并把大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向校领导反映,使许多问题得到较快地解决。

  每年秦老都会接受校外单位邀请为大中小学生作演讲。他自立规矩:演讲不要酬金,只收聘书、红领巾、鲜花。考虑到秦老的身体,老干处的工作人员会帮秦老推掉部分,可是只要秦老知道的,他总是“有需求,就到场”,风雨无阻。有一次,他应邀到南京理工大学给全体毕业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天降大雨,他还是坚持前往、准时到达,同学们很受感动。十多年来,秦老不顾年事已高,先后应邀前往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农机学院、江苏省农委等大中小学、省级机关和周边社区作了关于 “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专题报告近二十场,受教育者数万人。

  秦老不仅关心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尽可能从物质上帮助他们。秦老从95年起开始捐资助学。当年他资助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两个贫困学生,直到小学毕业。96年10月,他又捐给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中心小学人民币一万元和四箱书籍约120余册。他先后为家乡中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近年来,他不仅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万元,还在住院期间上缴1万元特殊党费。他更是把省政府送来的慰问金如数捐献给了学校,资助贫困学生。有一年冬天,南京遭遇了难得的寒冷,秦老得知有的特困生只有一床单薄棉被时,立即购置六床棉被赠送6位特困生。学校的贫困学生每年都能从校关工委开展“扶困助贫”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得到物质资助,以及“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将生活的压力升华为奋斗的动力”精神鼓励。秦老行事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点点滴滴。这些年来,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金钱。他已经把这项工作当做自己为之努力的事业。由于他的奉献,从1993年至今,秦老荣先后8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还被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及来源:   张前 闫方     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1年06月29日

最新发布LATEST

 
  • 点击排行